国际在线贵州消息:5月28日至30日,第12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黔南州产销对接活动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协会和企业代表、茶商们齐聚都匀,因茶结缘,因茶交情,品香茗,聊《茶经》,又走向茶山、茶园里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谈“茶心”。
非遗传承人张子全 摄影 顾彦君
张子全说,“我从小爱茶,一生都在做茶。”七岁时,张子全在爷爷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茶,时常帮衬着在茶园里除草,那时他还没有一个炒茶的锅高。直到十二岁,张子全长高了,才开始炒人生第一锅茶,“我手艺好,炒出的茶有小茸毛而且品相好,放学后拿到街上去卖,价格比人家高。很多人尝了以后,就知道茶的好了。”
渐渐地,张子全拥有了小名气。2008年,都匀市大力发展茶产业,张子全抓住这一契机,同几户人家一起成立合作社。之后,他从“替别人打工的炒茶师傅”到“拥有自己茶山、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公司。张子全说,“人多力量大,有人帮你种茶,有人帮你管理茶,有人陪你炒茶,还带动了老百姓致富,这是我的理念、理想。”
从育茶人到制茶人,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四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茶心”,是他毛尖制作技艺的心得。
“制作茶的过程,是人和茶的相融。茶是人种出来的,是人手工炒的,也是给人喝的”,张子全的“茶心”强调着茶和人、茶和心的关系。他说,“做茶要做到‘心中有茶、茶中有心’。人的心境很重要,炒茶人的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也不香,喝茶人的心情不好,喝茶也不香。”所以,炒茶的过程中,炒茶人不说话,眼里看着、心里想着茶随温度翻炒从指尖穿过的变化;喝茶的人,也只有心平气和、无杂念才能体会其中甘甜。
茶山绵绵,云雾缭绕,自然的灵秀打湿在螺丝壳的土壤里;岁月流转,郁郁葱葱,毛尖的历史沉淀在都匀人的心坎上。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https://gz.cri.cn/n/20200530/426bac52-56bd-25c8-38a4-d07a7ed719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