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葉生長種植的黃金緯度北緯25°,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1700米的雲端之上,林木蒼郁、四季宜人,富含有機土壤的37.83萬畝有機茶園孕育著四季常青的黔南本地種和福鼎大白種茶樹。雨水充沛、日照稀少的氣候條件,將茶的風味牢牢鎖在都勻毛尖茶的每一芽每一葉中。
好茶出深山,不僅需要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還需要打通產供銷鏈條。十年來,當地各級政府和稅務部門協同發力,共同推動技藝傳承和品牌建設,讓“都勻毛尖”變成當地一張響亮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名片。
火中取寶,“毛尖”非遺傳匠心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有“千年貢茶、百年金獎”美譽的都勻毛尖,擁有百年中華老字號品牌,其制作技藝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名錄,2022年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復雜、精細,“殺青、揉捻、做形、提毫、風干”是都勻毛尖炒茶的主要步驟。其中,“提毫”十分關鍵,鍋溫一旦升高,必須手工快速將茶毫從300℃的鍋中取出,講究“火中取寶、一氣呵成”。
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走訪茶企。
“炒茶看似簡單,但沒有十年功底不行。我們不佩戴手套,在鍋內直接用手感知茶葉溫度和濕度變化,才能將都勻毛尖的清香淡雅的風味保留到極致。”對於非遺技藝的秘訣,“炒茶師傅”張子全介紹道。
在政府部門政策支持下和稅務部門的輔導下,張子全在2009年利用300畝茶山建立了都勻市擺忙十裡茶香茶葉專業合作社,雇用數百名當地採茶工人實現“擴大再生產”。
“我們是‘手藝人’不是‘生意人’,對於‘經營’心中打鼓,不過后來一直得到稅務部門‘管家式’服務,心裡逐漸就踏實了。自注冊以來,合作社發票開具、稅費申報等涉稅訴求都得到稅務干部及時響應,為我們解決了發展路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張子全說。
據統計,都勻毛尖現有制作技藝傳承人81名,目前張子全已在第五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制作傳承人之列。稅務部門助力將非遺“厚家底”轉化為都勻毛尖茶品牌推廣的強勁引擎,護航一代代毛尖茶人匠心傳承。他的合作社有了“稅務管家”保駕護航,非遺技藝傳承和發展底氣十足。“今年我們還計劃邀請100名小學生到茶山參觀,讓他們從小愛上茶文化,培養都勻毛尖茶‘小傳承人’”,張子全興奮地說。
產銷擴容,“毛尖”茶香飄寰宇
如何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十年來,都勻毛尖茶產業不斷升級產業、發展品牌,現共有茶葉企業(合作社)378家,授權“都勻毛尖”商標79家,全市茶葉生產線96條,茶葉年銷售8000余噸,2024年預計產值33億元。都勻毛尖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已達52.23億元,穩居中國綠茶第一方陣、貴州茶葉第一品牌。
今年8月,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全市首條微波光自動化茶葉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相比傳統手工炒制,我們實現了茶葉規模化生產,4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從上千斤鮮葉到茶葉的加工。人力成本低、茶葉清潔度高等優勢大大增強了我們的市場競爭力”,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負責人張羅忠介紹道。
“每年從7月到次年的3月是訂單的旺季,目前已收到摩洛哥、尼日爾等多個國家的訂單。近兩年,我公司共大宗茶1040.75噸,出口金額達3285.33萬元。”貴州貴天下進出口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向稅務干部介紹道,“2023年至今,我們還通過稅務部門輔導,申報享受了‘實打實’的105萬余元的稅收優惠”。
都勻毛尖全年出口量已達2000余噸,為更好服務茶產業企業,都勻市稅務局利用好稅收大數據篩查稅惠紅利“應享未享”名單,組織“春風助農服務隊”到茶園走訪輔導、問計問需20余次,利用“征納互動”等線上渠道為茶農、茶企提供遠程稅務宣傳輔導上千次,通過建立“一戶一檔、一企一策”為茶企實際解決發展問題12戶次,讓稅惠紅利浸潤“茶香”,為都勻毛尖茶產業行穩致遠打下堅實基礎。
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走訪茶企。
文旅賦能,“毛尖”產業闖新路
從明嘉靖時期起至清末,都勻府的茶葉一直被列為貢茶,因形似雀舌、熟時似鉤得名“雀舌茶”“魚鉤茶”。十年來,“一芽一葉”不僅為世人帶來舌尖甘美,更助推著地方文旅發展和產業創新。
在各級地方政府領導下,都勻市充分利用茶山附近的螺螄殼草海、高寨水庫、“陳情令”瀑布等豐富景觀資源,借助“都勻毛尖”品牌影響力,推出特色旅游線路5條,並聯合舉辦採茶技能競賽、茶山唱山歌、山頂音樂節等賽事活動,深度探索“茶旅融合”。
“我們今年成功招標螺螄殼山頂音樂節后,招租的現場攤位其中就設有都勻毛尖‘非遺體驗點’和‘品茗打卡點’。”貴州智游黔南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說道,“我們也是借了‘都勻毛尖’的東風,5天之內,活動吸引省內外游客4萬余人,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料。除了聽音樂、觀山景,來到都勻的外地游客對學炒茶、品毛尖最感興趣。”
“毛尖”科技鏈條沿著產業鏈不斷向上延伸,除了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微波光自動化茶葉生產線,都勻市勻山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也在進行“新型山地茶葉收割機”的研發探索。“一個熟練的採茶工人一天最多採20斤,利用收割機每天採茶量最多能達500斤。2024年我們投入資金上百萬元,預計明年之前完成研發和專利申請,”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盧永乾興奮地說,“近兩年,稅務干部們除了向我們宣傳輔導小規模納稅人稅收優惠和農產品相關稅收政策,還多次為我們講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讓我們十分‘心動’。如果研發順利,接下來我們將依托自身優勢向農機生產、科技研發方向升級轉型。”
今年8月,2024年第七屆中國茶葉進出口貿易年會暨都勻毛尖茶人會這一茶界盛會在都勻舉辦。活動現場,琳琅滿目的“毛尖”商品中,“毛尖茶香鴨”“都勻毛尖茶味糕點”“都勻毛尖老冰棍”“毛尖冰激凌”吸引了眾多中外嘉賓和游客駐足品嘗。“這些衍生商品都是零添加的綠色食品,產品創新有利於品牌年輕化、時尚化,希望這次探索能為毛尖未來品牌傳播帶來新的爆發點。”都勻市供銷社農產品營銷公司經理李際剛說。
茶人會現場,都勻市共達成簽約茶葉產銷協議3個,簽約量1800噸。除了線下展銷,都勻毛尖還搭上了“網銷快車”。據了解,依托都勻本地電商企業都勻新路電子商務公司網上銷售平台,75家毛尖茶企每周進行約50場直播帶貨,累計完成線上銷售額近2000萬元。
都勻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陳鴻飛表示:“稅務部門將扎實落實省州市三級關於‘做好茶葉大文章’、‘擦亮貴州綠茶金字招牌’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稅務系統發展稅收大數據和效能稅務的契機,通過強化稅收征管、優化稅收服務助推都勻毛尖品牌建設,為地區非遺技藝傳承、經營主體培育、產業擴容升級、文旅融合發展做好堅實的‘稅’后盾、注入強勁的‘稅’動能。”(凌中芳、圖片由國家稅務總局都勻市稅務局提供)
本文来源人民网:貴州黔南:“都勻毛尖”留香久 “一芽一葉”總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