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语真味●心淡茶清————
“茶本是靠天吃饭的,好的产区、好的气候、好的茶种都是老天爷的恩赐。我们一路传承下来,不打药、不过度开发、精研手艺,就是希望不辜负这份馈赠。说到底,要敬天和尊重自然。”
张子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出生于制茶世家,种茶、制茶、饮茶,一生与茶结缘,一双手在300度的高温上,为都匀毛尖“炒”出了一片新天地,在文化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中,张子全作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人荣登榜单。从此张子全的名字便于都匀毛尖紧密相连。
都匀·螺蛳壳
高山云雾出好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道出了一款好茶诞生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环境,周边植物,茶园朝向和护理;当然,也包括管理茶园的人,包括采摘,更包括制茶者的匠心制作,只有前后协调一致,才能把优秀茶园的茶,制作出真正的风土特征。最早的都匀毛尖,原产都匀境内团山黄河,随着一代又一代茶人对茶种植经验的增长,逐渐移至海拔更高、土壤更肥沃、气候、湿度和降雨量更适宜茶树生长的螺蛳壳山种植,为芽叶添附了茸毛多、肥厚柔嫩、饱含营养物的特点。
螺蛳壳的茶园,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适宜茶树的生长,张子全茶园所种植的茶种全部是当地的原生优良种,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不施化肥农药。许多名茶,不仅仅是出自名山,更有名山中特殊的环境,才能达到某种其他茶所没有的口感,茶书中记载得很清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某种品类的名茶已经成为昂贵商品的时候,人们开始不再注重茶叶环境的重要性,而是以工业化为标准,在区域内广泛种植。为了延续留存这份精微的口感,张子全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种植,古法手工炒茶。
俯身侍茶园,颔首修心田
有机茶园零污染,守护每一片茶青
茶汤最后的品质如何,归因于茶青的质量和内含成分。说到底,以恰当的方式栽培茶树,才能在茶树的生长年限里获得优质的茶青。
全有机方式栽培:从土壤管控开始,便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确保品质
高留叶量:足留叶量保障茶树生长能量,对茶青取之有度
零污染:位于高山云雾深处,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
无除草剂:不采用任何化学除草剂,全程人工除草,还原纯粹自然的茶青
自然循环:茶园不使用任何杀虫剂,以自然物种优化茶园生态系统,利用天敌控制虫害
张子全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你不俯身对待茶园,茶园不会回馈给你好东西的。每年要花三个月时间为茶山进行人工除草,11月份开始在茶山里挖沟施有机肥做冬季养护,茶树经过6个月的休养,才能在来年发出好的芽叶。
老天爷制一半,我制一半
一到清明,茶树发出绿油油的茶芽,采茶人每天8点高高兴兴背上茶篓上茶山,茶篓必须是竹篾的,轻巧透气,且最多容纳三斤茶青。采茶不是谁都可以采摘,不能用指甲去掐,保证茶芽没有余叶,没有杂质,标准完整。采摘后,要学会保护茶青,不能密封、不能晒,放在茶篓里不能翻动。
杀青前,茶的量和人的力都要分割均匀,多了不能炒,少了也不能炒,尊重人的体力限度,每人每次一锅只能炒一斤茶青,这样茶可以均匀的接触温度,人的手法也能轻重适度。用青冈柴和杉木枝控火,耳朵听茶叶的“响声”,眼睛观颜色,鼻子闻香气,嘴巴品茶韵,方能得到一杯汤色绿黄明亮、香气清新的都匀毛尖茶。
本地山 本地水 本地茶
一分茶 一分水 一分人情
喝茶的人都知道水质对茶性的重要,就是离开了水是没办法谈论茶的。好多老茶客到茶山喝茶,都说茶格外好喝,这得归功于张子全在茶园里凿的一口泉,茶客们都开玩笑说这口泉就叫“张子泉”了,久而久之叫开了,大家都知道茶山的这眼泉水。
一杯茶的本真是本地山、本地水、本地茶、本地人。因为当地的水土和茶最适合。泡茶也讲究用心,“一分茶一分水一分人情”。
又到了一年春茶季,张子全在螺蛳壳茶山炒好新茶,以茶会友,缘者共品。
上一篇:“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子全:炒制“绝技”世代传
下一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子全,用心用情做好每一片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