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茶产业又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截至当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700万亩,茶叶产量45.4万吨,茶叶产值606.2亿元,同比增6.18%。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茶产业发展,按照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路径,以“贵州绿茶”品牌为引领,持续深耕东北、华北、西北“三北”目标市场,实施基地黔茶系列品种、茶叶专用肥、绿色防控推广“三大行动”,推动产业链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四化发展”,加速“茶+”融合。
如今,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初步形成,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湄潭、凤冈、石阡、都匀等10个茶叶主产地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湄潭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322.4万涉茶人共同坚守“干净茶”
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适宜种茶制茶条件的茶区,是国内业界公认的高品质绿茶重要产地。“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特品质为贵州生产高品质绿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从源头守牢“干净茶”底线,贵州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贵州推行“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理念,推广以草治草、以虫治虫、免疫诱控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62.38%。瓮安黄红缨公司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示范基地。率先在茶园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和除草剂,禁限农药种类在全国62种基础上增加到128种,同时提出了28种出口茶园慎用农药。加工过程以茶青及制品不落地为前提,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草甘膦及违禁农药等情况零容忍,每年抽检茶样2500余个。
贵州具有了绿色生态的安全优势。建立了林中有茶、茶在林中的生态茶园,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率较少。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严格茶园投入品监管、严格茶叶生产全过程监管、严格质量安全溯源。做贵州干净茶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安全已成为贵州茶核心竞争力。
弱酸性的土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种类的微量元素、充沛的降雨量、高含量的有机质使贵州成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贵州是世界茶树的基因库,保存4000份茶树种质资源,自主选育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都匀市、湄潭县、石阡县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目前,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涉茶人口322.4万人。30万亩以上主产县3个、20万至30万亩7个、10万至20万亩19个,万亩乡镇236个、5000亩村613个。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黔中名优绿茶、黔东优质绿茶抹茶出口、黔北绿茶红茶出口、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五大产业带。福鼎大白、黔茶(黔湄)系列、白化黄化、龙井系列品种等主栽品种占全省茶园面积80.7%,其中福鼎大白占51.6%。农户茶园、企业茶园分别占48%、52%。建设专属茶园205.1万亩。备案出口茶叶种植基地170家48.67万亩,湄潭、都匀等成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家企业基地成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5786家茶企(合作社)聚力产业提质增效
贵州茶园规模大、集中度高、特色鲜明。以遵义、铜仁为核心的武陵山区成为中国绿茶新的金三角。茶加工企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全国第二,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龙头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合作社联动,初步形成初精制分离与拼配数据化的分工格局。形成以绿茶为主,六大茶类均能生产的工业化布局,培育出了凤冈毛峰、黎平香茶、颗粒形绿茶、贵州针等一批高性价比优势大单品。
目前,全省茶叶企业(合作社)578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位列全国第二,省级龙头企业230家,规上企业179家。中茶集团、联合利华、太古集团、露笑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贵州。培育了贵茶联盟、黔茶联盟、印江宏源等一批产业联合体,茶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2022年,贵州全年茶叶产量45.4万吨,其中绿茶、红茶产量分别为33.5万吨、9万吨,分别占全省茶叶产量73.8%、19.8%。制定《贵州绿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32项全产业链省级地方标准,以高水浸出物为代表,树立中国绿茶新标杆。建设1811条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精制加工中心69个。
茶叶作为公认的健康饮品,深度挖掘和多元化利用,已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等领域的研发热点。目前,贵州开发出茶保健品、茶护肤品、茶饮料、茶食品、花果茶、果味茶、速溶茶、冷泡茶、茶籽油、茶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出袋泡茶、冻干茶、茶浓缩汁等新茶饮产品,培育出了“宜北町”“译乐鲜茶”等新茶饮本土品牌,茶产业加工体系不断完善。
14408个“贵州绿茶”省外营销网点助力黔茶出山
“贵州绿茶”成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标,位列2022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第21位。
这些年,贵州构建了“贵州绿茶”省重点品牌+“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瀑布毛峰”等主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体系。目前注册商标2245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1206家。“都匀毛尖”成为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成为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分别以43.74亿元、35.2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2年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8位和第17位。
同时,主流媒体+自媒体的宣传矩阵让贵州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百度引擎以“贵州绿茶”“贵州冲泡”为关键词,分别搜索到相关信息1780万条、1070万条。省内每年举办茶产业博览会、第一采、茶人会、抹茶节、斗茶赛、加工赛、采茶赛、冲泡赛、茶艺赛等活动;省外参加各类茶博会,举办推介会、新品发布会、品鉴会等产销对接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已逐渐成为新消费主流。这给贵州干净茶带来了发展机遇。贵州建立“省内产地销售+省外经销商+电商+出口”的营销体系,巩固省内市场,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市场,深耕“三北”市场,加快茶叶出口。
省内建立了湄潭中国茶城、贵阳太升茶城、黎平侗乡茶城、都匀茶城等产地市场,销售网点9263个,进商超系统905个。省外发展茶叶经销商,开设“贵州绿茶”等品牌专卖店,建立营销网点14408个,进商超系统341个。全年茶叶销售40.53万吨,其中省内销售16.2万吨,省外销售24.25万吨。6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互认产品清单。
2019年,茶叶出口突破1亿美元,成为贵州第一出口农产品,2020年突破2亿美元,2022年0.747亿美元,主要出口摩洛哥、美国、德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主要茶叶进口国不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背景下,贵州茶出口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筑牢贵州在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地位
贵州有着茶树原产地的资源优势、绿色生态的安全优势、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的规模优势。如今的贵州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道路,书写了赓续有力的“贵州经验”。
坚定长远目标,要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高品质茶叶生产中心、世界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全国最高标准的出口茶基地、全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筑牢贵州在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茶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品;茶产业是特色优势产业、文化产业、民生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必将为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契机。
今年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作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的茶产业将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奋力前行,落实“三茶”统筹理念,在助力贵州省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贵州茶产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稳定面积、调优结构、降低成本、补齐短板、提高质量效益;以改革创新为根本路径,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驱动,培育新型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质量安全,以绿色防控为抓手,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严格监督,厚植核心竞争力;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产业集群、提升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出口带动、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以“贵州绿茶”为引领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优质产品品牌,努力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推动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强省。(金忠秀)
一审:文剑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本文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https://gznw.guizhou.gov.cn/gznjw/kzx/xwrd/snxw/887195/index.htm